健身知识
Fitness knowledge
分类>>忙碌且不富裕的年轻人如何低成本实现自律?
忙碌且不富裕的年轻人如何低成本实现自律?有读者给我留言:“知道健身的好处,但是私教太贵了,而且我工作很忙,如果去了健身房,就没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了。”
做全职社畜的那两年,我还是不需要加班的那一种,为了不放弃健身,早上四点多起床跑步,晚上回家写作,到最后身体没怎么变好,反而精神濒临崩溃。
后来我改变策略,早上读书写作,晚上下班后去健身房,可是回家快到8点钟,吃点东西洗个澡,连家人都说不上几句话就睡觉了,这也实在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。
在经历好长一段时间的尝试后,我总结出以下几个健身经验:缩短自己和健身场地的距离,在家里预备一些简单的器械。
我去的健身房离家只有两分钟,这再方便不过,但有的时候,这两分钟就是长征的 距离。 于是我腾出家里一个房间,专门放置健身器材,跳绳,呼啦圈,瑜伽垫,跑步机,这些都是常用的健身工具。 缩短和健身场地的距离,节约时间,也避免了“去还是不去健身房”的思想斗争。
以前总觉得非得大汗淋漓一场才叫健身,其实每天运动10几钟,也比完全不运动好得多。 这是建立一个健康的习惯,避免人彻底懒下去。 在这个年龄,对生活要有适度的妥协,但底线是不妥协。
平日牛奶是家里消耗最快的东西,通常我下班顺路在超市买。 最近天气一天比一天好,我就走去家附近小卖部买,往返5公里(新西兰的“家附近”...),算不上多远的距离必一运动官方app下载,但身体多少得到了一次锻炼。 现代生活越来越方便,也让人越来越懒。 改变出行方式,刻意让健身融入到日常中,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。
跟我的朋友相比,我简直穷酸极了。 运动背心是大卖场5纽币抢的,跳绳是别人给的,跑步机是网上买的淘汰款,健身球是二手店淘来的。 但这丝毫不影响我每天的1小时运动。 我就是穿着这样的小背心,用着这样的器械,带着大家完成了“每天跳绳3000下”“每天跑步5公里”等熹望工程自律活动。
但我发现,一个人若这样想,就永远没有出路,把“我之所以没能做到”归结到外界的因素,就等于放弃了一切改变自我的可能。 能在一个条件充足的环境下自律,是幸运的,但能在一个相对窘迫的环境里自律,这不是更能证明一个人意志力的强大吗?
我有一位女性朋友,非常励志,用三个月减掉15斤,一件健身器材都没有添置,只不过在包里揣一双运动鞋,每天步行7公里上下班,节制饮食,瘦身后到现在还保持一周三次的锻炼频率。
这几年来,我尝试把自律极简化,极简让一切都变得通透,真正强大的人,他们的自律从不会被贫富左右,一个人的意志力,才是最贵的工具。
好的改变,往往是对最简单习惯持之以恒的坚持,想要永久瘦的女孩,就从忙碌生活中凿下个缺口,给自己一点时间在路上,从今天开始,多多步行吧!
《跟巴黎名媛学到的事》的作者珍妮弗·L·斯科特,有过一段在巴黎留学的经历,在那里她发现巴黎太太们保持身材的秘密——“人可不能太懒”——她们把步行融入生活的一部分,通过打扫房间,步行代替驾驶,爬楼梯,走路去办事等来锻炼身体。
珍妮弗观察巴黎太太的生活,步行占用了她们每天相当一部分时间,这就是她们为什么很少去健身房,但依旧能保持着姣好的身型。
记忆中,我的祖母每天晚饭后都要走一万步,我跟着她走过一回,地点就在楼底下的小花园,安全并且便利。 我有一些好朋友在格子间工作,日常繁忙没时间运动,于是每天走路半个钟头上下班,既无需挤在地铁中,又在沿路发掘了新鲜的事物。 给自己制定一些路线,你住的小区花园,你上下班的路,家附近可以采购每日食材的市场……这其中一定有安全并可以实现的步行地点。
也许有朋友和我一样,住在城市布局分散的地方,不开车是坚决不行的。 我建议,把车停在离目的地较远的地方,如果去5km以内的地方尽量步行。 我有一些国内的朋友,每天开车上下班,但中午午休时坚决不订外卖,而是去外面餐厅吃,吃完后再步行回办公室,一定程度减轻了肠胃的负担,又可以神清气爽地投入下午的工作。
我和朋友们参加过一次徒步活动,是去走20km的山路,一天下来,不仅感受到了壮丽的风景,创造了美好的回忆,体重也下降了不少,更体验到生命在于运动。
无论是对于主妇、上班族、还是自由职业者,如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健身房,不如把步行融入生活日常,这是个会让你受益终生的习惯,既无需散尽千金,又无需做大量准备,就可保持身体健康,身形苗条。